乐见“天眼”为中小学生开放观测时间

时间:2022-1-8 作者:admin

  截至目前,“中国天眼”共发现约500颗脉冲星,成为自其运行以来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;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,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。据透露,中国天眼考虑1%观测时间对中小学生开放,“中小学生可以提出好的科学想法,由专业天文学家帮助他们来实现。”(1月6日九派新闻)

 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:博物馆、纪念馆、科技馆、展览馆、美术馆、文化馆、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以及影剧院、体育场馆、动物园、植物园、公园等场所,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。近年来,各地强化社会责任感,加大这些场所的开放力度,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生欢迎。自2021年12月10日起,故宫又在每周二统一预约的中小学生免费的基础上,试行所有开放日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。此次中国天眼考虑1%观测时间对中小学生开放,可谓给未成年人的又一个大红包。

  中国天眼FAST,全称是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”,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、世界最大单口径、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。作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,中国天眼景区自2016年9月25日开园以来,每年都会吸引中国各地的中小学生研学游。虽然说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设置了天文探秘课堂、手工制作课堂、天文探索课堂、专家公开课等内容,将书面内容变成立体化的模拟场景,让学生者可以深入体验,但学生们还是想真正像科学家那样用天眼去看宇宙。中国天眼创造条件让中小学生实现梦想,扩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开放场所范围,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,给科研单位带了个好头。

 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,58.2%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科学素质教育在中学阶段落实差,33.1%的受访者认为在小学阶段落实差。46.4%的受访者建议多开展课外科技活动,39.9%的受访者建议充分发挥博物馆、科研院所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作用。2021年12月14日,教育部官网公布教育部办公厅、中国科协办公厅《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“双减”工作的通知》。通知称,教育部、中国科协决定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助推“双减”工作。

  根据现在青少年的特点,关键是要针对科普需求和科普方式产生的新特点、新变化,通过创新思路和方法,对青少年进行科普。而现在的科普资源一方面是碎片化趋势,缺少多部门合作对科普资源的整合,另一方面是科技馆这类主阵地展品陈旧、设施老化,基本没有多少互动环节,青少年对此不感兴趣,科普效果自然大打折扣。这就需要各科研机构创造条件向中小学生开放。

  这特别需要各地增加科普资源的整合能力。每个城市要根据中小学生特点,整合高校、科研单位、企业以及各中小学相应科普资源,构建细分年龄段的科普体系,形成一张中小学生科普地图。这些机构免费向学生开放,各学校可按图索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。

  进一步说,孩子是家庭的未来,是祖国的未来,所有的单位包括每一个成年人,都要有一种时刻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社会责任感,考虑我们能为未成年人做些什么。天上那颗“南仁东星”一直在我们心里,熠熠生辉,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曾说,“吹什么牛?把事儿干了再去说。”或许,我们的社会责任,不是挂在嘴上,而是先承担起来再说。

(责任编辑:李焱)
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:ms173@126.com 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